Sunday, September 1, 2013

黃金大米案

Sep 8, 2012 6:21 AM


美國塔夫茨大學( Turf University) 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公開發表有關在中國湖南找貧窮山區的中國小朋友做轉基因大米人體試驗樣品的學術研究論文﹐文中明确提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該試驗中組織研究和收集樣品,這意味著中國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員,對論文也有貢獻和功勞。
然而,面對這從天而降的"榮譽", 中方參与者反倒謙虛起來,被美國研究者認作合作伙伴的中國疾控中心,斷然否認參与組織轉基因大米試驗;而湖南方面則稱從未組織轉基因大米試驗;就連作為論 文第三作者的中方研究員也表示并不知情。雖然湖南地方官方宣稱并不知情,但成了試驗品的小學學卻已經确認,只不過,當初試驗時學校只稱提供營養餐,至少部 分家長并不知這是一個試驗,也未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國內媒體就寫到美國佬幾衰幾衰﹐找中國的小朋友做白老鼠呀!
那邊廂官員裝聾扮啞東逃西躲﹐這邊廂冒出一個學棍李連達抱著美國大腿以“專家”身份嘰嘰呱呱搶著為這個還沒有中方醫療機關敢承認有份參與組織的人體試驗辯護。
學棍李連達的背景也是可笑的!
早在2008年﹐當時任職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的李連達就被全歐中醫藥聯合會中藥特別專家小組的祝國光教授踢爆學術造假 ! 20081118日,全歐中醫藥聯合會中藥特別專家小組的祝國光教授在芬蘭給浙江大學的楊衛校長發去了一封題為《提倡嚴謹治學,反對學術造假》的信。 信中祝教授告訴楊衛:有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署名的三篇論文有學術造假問題。經全歐中醫藥聯合會中藥特別專家小組認真研究認為,論文作者不僅一稿多投,還存在嚴重造假。曾經刊登該研究小組論文的德國《NSA藥理學雜志》、荷蘭人种藥理學雜志》、英國《本草療法研究》、波蘭《藥理通報》等先后公開發表聲稱這是“科學的欺詐行為”,并將這些已發表“學術論文”刪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目前,國際上深入調查正在進行中。 祝國光教授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學一直以嚴格治學著稱于世,我們一直引以為榮,想不到會發生這論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第二封信:[一稿多投,損害我國中醫藥在歐洲聲譽]  正當浙江大學對此事展開調查之際,126日晚,祝國光教授又給浙大楊衛校長發去一封信。 信 中說,我們又發現李連達院士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的兩篇文章,先以英文發表在國外期刊,然后隔數月或年余,又在國內以變換第一作者為李連達院士的名義發表, 并且中文的論文沒有提及任何該文已經用英文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甚至在其參考文獻中也未列上。“說明作者是有意避開已經發表的相同文章!” 祝國光教授表示,李連達院士研究組的造假論文一案,已經嚴重損害我國科學技術人員在歐洲的聲譽,損坏了我們中醫藥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形象,影響了我們的中醫藥市場。 此外,据人民网報道,一些專家、學者在互聯网上揭發,近兩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領銜的研究小組,在國際、國內多家著名醫學雜志上采取剽竊、編造實驗數据、一稿多投等手段,發表“學術論文”13篇,以騙取國家科研經費。這些由浙江大學藥學院多名研究人員聯合發表的論文都有李連達署名,其中,李連達作為第一作者署名的有兩篇。研究小組以這些“論文”立項,分別得到國家博士后資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要基礎研究973計划以及浙江省教育廳、科技廳、中醫藥局等項目經費資助。 如今2012年這樣的騙子還可以穩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得閒就走出來坑蒙百姓 ! 學棍李連達96日做客科學网訪談時發表驚世論: 
***
美國科研机构在中國儿童群体中進行的轉基因大米試驗,從科學上說合理且有意義,進行程序符合我國法規法律,也符合國際慣例。
評﹕
那裡有這樣的國際慣例 忽悠誰﹖ 中國可不可以隨便在美國找班美國的小朋友做人體試驗﹖
***
這項測試的目的明確,為解決兒童攝入維生素A的不足,針對缺乏症高發人群,補充維生素A,科研設計合理,試驗結果也達到預期目的,從科學角度看不存在原則性錯誤,也不存在追究責任的問題。
評﹕現在是拿小朋友做白老鼠﹐不是給小朋友營養糧食補貼 !
! 維生素A不足為什麼不派紅蘿蔔而是派未試驗好的黃金大米﹖
***
試驗中的「黃金大米」,不是藥品,也不是普通食品,應屬保健食品範疇,可定為「強化食品」,其與普通大米的化學成分基本相同,只是β-胡蘿蔔素含量稍高,不含有毒有害物質,不會引起化學性中毒、急性中毒或慢性蓄積性中毒。
評﹕這個更加荒謬
! 這麼保健這麼安全根本不用跑到來中國找中國的小朋友做人體試驗﹐這麼安全為什麼不找美國的小朋友做人體試驗 ***
轉基因大米是否安全,需進一步研究。但在這一試驗中,受試兒童攝入量為普通大米的食入量,食入週期為35日,非長期大劑量食入,達不到中毒量,不會發生急性中毒、慢性蓄積性中毒。
評﹕一方面咬牙切齒地說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另一方面又說﹕"非長期大劑量食入,達不到中毒量",到底是有毒還是無毒﹖

李連達是攪醫學的﹐是一個沒有道德的學棍! 他不是攪生物工程的水稻米專家!
為什麼這樣的一個大騙子會有這麼大的發言權可以到處招搖撞騙﹖
在奧地利、匈牙利、希腊、法國、盧森堡、德國等歐洲國家,別說拿孩子做實驗,早就明令嚴禁商業种植轉基因玉米等;2010年,科技部已把轉基因成份与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質,并列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三大違禁食品;再譬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早就表示,“轉基因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今后還會暴露更多的問題的”。
“人民不是小白鼠”!  中國雜交水稻育种專家, 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公開表示,在沒有實驗結果作為根据的前提下,將轉基因用于主糧生產是“要慎重的”。
轉基因作物攪垮阿根廷
[孟山都公司是怎么用轉基因搞垮阿根廷的]
根据威廉-恩道爾《糧食危机》一書摘編
  
20世紀80年代末,一個由接受過遺傳學訓練的、虔誠的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全球网絡已經形成。与此同時,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一個龐大的轉基因項目也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實施地點選中了阿根廷,在那里,戴維洛克菲勒和洛克菲勒家族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已經与新任的總統卡洛斯梅內姆建立起了 密切的關系。阿根廷的農業用地 被确定為轉基因作物的第一個大規模實驗場,阿根廷的人民也因此成為轉基因作物的第一批活体實驗品。到
2004年,阿根廷的轉基因作物种植面積為3400万英畝(約1375.9万公頃),在种植面積上僅次于美國。轉基因農業的歷史和阿根廷的“大豆革命”,是一個國家在“進步”的名義下全面失去糧食自給能力的典型案例。
1991年﹐ 早 在美國批准和開始進行田間實驗好几年之前,阿根廷就成了開發轉基因作物的秘密實驗室。這個國家的老百姓變成了這個項目的活体實驗品。委員會總是秘密碰頭, 結果也從未公之于眾。它只是充當了轉基因种子跨國公司的代言人。這毫不奇怪,因為委員會的所有成員都來自孟山都、先正達、陶氏益農等轉基因生物巨頭。
 1996年,在決定許可种植孟山都的轉基因抗農達大豆之后,阿根廷隨后發生了一革命,它被倡導者們贊頌為“第二次綠色革命”。阿根廷轉基因大豆革命的結果,至少在一個方面令人印象深刻: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被徹底改造了。
  20世紀70年代,在債務危机之前,大豆在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中所占地位微不足道,种植面積只有9500公頃。在那些年月里,一個典型的家庭農場种植多种蔬菜和糧食作物,還養些雞,有的還養有少量的牛,來生產牛奶、奶酪和牛肉。在改种孟山都大豆和采用大規模生產技術四年之后,到2000年,轉基因大豆的播种面積超過1000万公頃。到2004年,面積擴大到1400万公頃以上。大型農業收割机械大量砍伐森林,并掃蕩由當地農民占据的土地,以便為大豆种植提供更多的土地。阿根廷農業的多樣性——一壟壟玉米地、麥田和廣闊的牧場——被迅速改變成了种植單一農作物的地區,就像埃及的農作方式在19世紀80年代被棉花取代并被摧毀一樣。到2004年,這個國家所有農業用地的48%被用于种植大豆,其中90%97%种植的是孟山都的轉基因抗農達大豆。阿根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毫無控制的轉基因實驗場。 
 19882003年間,阿根廷的奶牛農場減少了一半。破天荒第一遭,牛奶不得不以比國內高得多的价格從烏拉圭進口。隨著机械化的單一种植大豆的農作方式迫使數十万農民离開土地,貧困和營養不良現象大量出現。在風平浪靜的20世紀70年代紐約的大銀行進入之前,阿根廷的生活水平是拉美最高的國家之一。官方公布的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人口比例1970年僅 5%,到1998年,這個數字陡升至30%。而到了2002年,又激增至51%。以前在阿根廷聞所未聞的營養不良現象,到2003年上升到約占3700 万總人口的11%17% 在因國家拖欠債務而引發的全國性嚴重經濟危机當中,阿根廷人發現,他們已經不能再依靠小塊土地生存。這些土地已經被大片的轉基因大豆所占据,甚至堵死了种植能維持生存的一般作物的出路。
  在外國投資者和孟山都、嘉吉等農業綜合企業巨頭的 支持下,阿根廷的大土地所有者有條不紊地采取行動,從無助的農民那里奪取土地,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得到了國家的支持。 農民們突然接到通知,他們的土地已經 划到了別人的名下。通常,如果他們拒絕“自愿”离開,武裝團伙就會偷走他們的牛,燒毀他們的庄稼,而且威脅他們還要吃更多的苦頭。轉基因大豆出口的巨額利 潤的誘惑釀成了全國各地圍繞傳統農作方式的暴力騷亂。
几年之內,超過20万的農民和小農場主被逐出自己的家園,為大型商業化農業大豆种植商讓路。  由于阿根廷的國家《种子法》并不保護孟山都的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种子專利,當阿根廷農場主在下一季再次使用其种子時,從法律上說孟山都不能要求他們支付專利費。
但是,收取這种專利費或者說“技術許可費”,是孟山都市場營銷方案的核心。美國和其他地方的農場主必須与孟山都簽訂具有約束力的合同,同意不得再次使 用收獲后保存的种子,并且每年要向孟山都支付新的專利費。持民族主義立場的阿根廷國會,拒絕通過新的法律授權孟山都通過由法院施加嚴厲罰款的手段來強制征 收專利費。   為了在阿根廷擴展大豆革命,農民們最初以优惠條件購買所需的种子。在最初階段,孟 山都故意放棄“技術使用許可費”,以盡可能加速其轉基因种子在這片土地上的擴散,特別是盡可能擴大与這些种子一起使用的、擁有專利的草甘膦農達除草劑的使 用。銷售抗草甘膦种子的市場營銷戰略背后的險惡用心是,農民們被迫購買專門与种子相匹配的孟山都除草劑。 种植轉基因大豆的土地已經增加了14倍, 而孟山都的抗農達大豆种子的走私現象遍布整個潘帕斯平原,并進入巴西、巴拉圭、玻利維亞和烏拉圭。對于其种子非法傳播的現象,孟山都公司卻坐視不管。孟山 都的合作伙伴嘉吉公司自己就受到了非法走私轉基因大豆种子的指控,說它將轉基因种子与非轉基因种子混在一起,從阿根廷走私到巴西。
  最終,在1999年轉基因大豆引入三年之后,孟山都公司正式要求農民們為种子支付“延期專利費”,盡管事實上這一要求并不符合阿根廷法律的規定。孟山都聲稱,收取專利費是 必要的,因為它要收回用于轉基因种子的“研究和開發”的投資。由此孟山都發起了一場精心策划的公關宣傳運動,目的是將自己裝扮成農民們濫用和“盜竊”行為的受害者。
  2004年初,孟山都緊鑼密鼓地對阿根廷政府施壓。孟山都宣布,如果阿根廷拒絕承認“技術許可費”,它將在進口大豆的地點諸如美國和歐盟強制收取專利 費。在這兩個地方,孟山都的專利都是得到承認的。這一措施意味著,阿根廷商業化農業的出口市場將受到毀滅性打擊。而且,孟山都進一步威脅說,將阻止阿根廷 銷售所有的轉基因大豆,并聲稱在所謂的“黑市”中銷售的85%以上的大豆都是由農民們非法再次种植的。之后,阿根廷農業部長米蓋爾?坎波斯宣布,政府与孟山都公司 達成了協議。阿根廷農業部擬成立一個由其管理的“技術補償基金”。農民們不得不向糧食儲運加工商或嘉吉公司等出口商支付几乎高達轉基因大豆銷售額1%的專利使用費。這种使用費在加工場所收取,農民們除了乖乖付錢之外毫無選擇,因為他們必須加工自己的收成。然后,這筆使用費再由政 府返還給孟山都公司和其他轉基因种子供應商。盡管農民們提出強烈抗議,但“技術補償基金”還是于2004年底開始實施。
  到2005年初,盧拉總統領導下的巴西政府也舉起了白旗,議會通過了一項法律,首次使种植轉基因种子在巴西合法化。到了2006年,阿根廷、巴西,加上由孟山都轉基因大豆主導的美國,占据了世界大豆產量的81%以上,因而保證了世界上豆粉喂養的所有動物實際上都在食用轉基因大豆。 結果是,由于經濟危机惡化,飢餓遍布這個國度。由于擔心糧食危机引發騷亂,在孟山都和嘉吉、雀巢、卡夫食品等國際大豆用戶的幫助下,阿根廷政府向飢餓的人群提供免費食品。因此,用大豆制成的食品被到處分發,其中伴有培育更大的國內大豆消費市場的動机。
  一場全國性的推廣運動開始了,它鼓勵阿根廷人用大豆來替代新鮮蔬菜、肉、奶、蛋等健康食物。杜邦農業科學公司建立了一個組織,并給它起了一個听起來很
健康的名字“生命蛋白”,目的是宣揚人類應食用大豆,盡管原來种植大豆的意圖是作為動物飼料。作為這場推廣運動的一部分,杜邦向數千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窮 人分發大豆強化食品。在所有國家當中如此眾多的人口直接食用大豆,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到目前為止,阿根廷人在很多方面都成了活体實驗品。 政府和私營公司大肆鼓吹大豆食物對健康有巨大的好處,可以代替牛奶或肉類蛋白。但是,這种宣傳純屬謊言。它故意忽略了這樣的事實:以大豆為基礎的食物 不适合人類長期食用。而且研究已經證明,与用母乳或牛奶喂養的嬰儿相比,用豆奶喂養的嬰儿的過敏症發生几率會大大提高。他們并沒有告訴阿根廷人,未經加工 的大豆和經過加工的大豆均含有一系列有毒物質。如果大豆作為人們食物中的主要成分,這些物質會損害健康并可能導致癌症。他們絕口不提,大豆含有一种抑制劑 ——胰蛋白脢,瑞典人的研究已經將這种物質与胃癌聯系起來。
  在農村,大規模單一种植大豆的農作方式的后果更是可怕。因為農達把除了經過基因改造能夠“抗草甘膦”的孟山都大豆之外的所有植物都殺死了。
200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种噴洒不僅殺死了附近農民的庄稼,他們養的雞也死掉了,其他牲畜尤其是馬匹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老百姓則因除草劑出現 嚴重惡心、腹瀉、嘔吐和皮膚損傷等症狀。有報告稱,轉基因大豆种植田附近產下的動物出現嚴重的器官畸形,香蕉和甘薯也變得奇形怪狀,湖里突然漂滿死魚。有些農戶報告說,鄰近的大豆田噴藥之后,他們孩子的 身上出現了奇怪的斑點。 對珍貴的林地的破坏更大。這些林地被推土机推掉,以便大規模种植大豆,這种狀況在巴拉圭附近的查科地區和永加斯地區尤為嚴重。森林的破坏給當地居民帶 來了急劇增加的醫療問題,包括黑熱病,這是一种通過沙地蒼蠅傳播的寄生虫病,治療費用极其昂貴,而且會留下嚴重的疤痕和其他畸形。在恩特雷里奧斯 省,120多万英畝(約48.6万公頃)森林到2003年被全部夷為平地,而到這個時候,政府才終于頒布毀林禁令。摘自威廉-恩道爾《糧食危机》 第八章 P148

   繼阿根廷後﹐2010年﹐我國成首個批准主糧轉基因种植國家。中國三大主糧小麥、大米和玉米中的二個——大米和玉米,從2010年開始种植轉基因產品。雖然轉基因產品在已經農業中應用十多年,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极其貧困的非洲窮國——敢于把轉基因產品作為國民主糧,用全体國民的生命和子孫來冒險。 今後﹐中國將成為一個依靠轉基因食品為生的國家,人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老百姓,只能依靠轉基因食品為生。如果轉基因產品主糧化的試驗失敗,滅絕的是中華民族,西方國家不受影響;如果轉基因產品主糧化的試驗成功,中國農業乃至整個經濟將控制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 無 論結果如何,美國資本都是贏家,中國老百姓都是輸家。并且,讓許多善良的人們難以相信更無法想象的是,這個能夠保證美國人必然雙贏、中國人必然雙輸的基本 格局,并非是發展過程中政策失誤的結果,而完全是精心策划和事先預設的結果,所有參与者無一不是心知肚明,無一不知道推廣轉基因主糧,將有可能會導致的生 物災難及經濟災難。
用轉基因產品替代中國老百姓主糧這一天大決定,這一事關中華民族种族安全的天大決定,居然沒有任何出處,既不是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也不是党中央的決定,甚至不是國務院的決定,即使是國家農業部的批准,也是來自于“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估。而這個決定
13億 中國人民命運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又是一個既不知道是怎么產生的,更不知道由什么人組成的机构。對于這個机构,無論是來自任何方面的任何 詢問,農業部的回答就只有兩個字——保密。詢問為什么要保密及保密的理由,回答則同樣是那兩個字——保密。連國務院和農業部的領導班子都不保密,而這個不 知道究竟是隸屬于國務院還是農業部的委員會居然要保密!國務院那么多部委中有那么多評估委員會,所有評估委員會的成員無不是在竭力炫耀其委員身份,甚至在 滿世界散發的名片上專門用黑体字加以注明,而唯獨這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竭力避免大肆張揚,甚至如同地下党一 樣嚴加保密。為什么一個普通的科研評估机构要如此詭秘?顯然,保密者十分清楚自己是在干什么,十分清楚這項工作意味着什么,十分清楚這項工作將會出現什么 結果,所以才會如此嚴格地极端保密。否則,無論如何也無法解釋這种保密行為。甚至連這個委員會成員所在的那些農業大學師生,都不知道是誰參加了這個比地下 組織還要更加神秘的評估机构。
  如此一來,用轉基因產品取代中國老百姓的傳統主糧,便如同八十年代人為毀掉中國的 大型噴气式飛机“運十”,強行為美國波音(麥道)飛机開辟市場一樣,變成了神鬼莫測的一個無頭案,至今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決策者。八十年代初,當時已經翱翔 藍天的中國大型噴气式飛机,突然莫名其妙地斷絕了所有經費,在沒有任何明确指示和決定的情況下,所有人員糊里糊涂地被全部遣散,時至今日也不知道遣散命令 究竟來自何處,甚至連一個字的記錄都沒有留下。中國大型噴气式飛机,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從人間蒸發了。去年,中央電視台還專門報道了中國大型噴气式飛机“運 十”的誕生過程,而對于“運十”是怎么夭折的,所有拍攝人員依然找不到哪怕是一絲一毫的蛛絲馬跡。現在,這种离奇古怪的事情又發生在了轉基因主糧上,不知 道是誰下令种植轉基因主糧,很有可能會再次變成一個歷史無頭案。
首先,國務院沒有下令,國務院只是在
200979日批准了轉基因農產品的重大技術立項,但是卻沒有決定种植轉基因主糧;其次,農業部沒有下令,農業部是一個職能部門,批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估,不過是履行正常職能;最后,評估轉基因產品無害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更是一個無任何權力的科研評估机构,根本無權下令种植轉基因主糧。況且,該机构對外遮遮掩掩、鬼鬼祟祟,成員又是踏雪無痕、了無蹤跡,一看就不是個正經單位,更不可能決定种植轉基因主糧這种天大的事情。
  可見,所有人——無論是決策者還是參与者——都在竭力隱瞞自己。
  首先,這是利益決定的。用天文數字的巨額資本收買生物科學家和相關管理人員,是美國九十年代伴隨納斯達克市場崛起 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經濟現象。并且通過資本市場對生物學家和相關人員的收買金額,已不再是以往的數十万計數百万元計,而是數千万元計乃至數億元計。如此天文 數字的收買金額甚至引起了那些華爾街富豪的眼紅,以至于迫使美國國會立法進行干預。美國生物資本集團的大肆賄賂,在以法治嚴厲而著稱的美國都如此瘋狂,一 旦進入官權极端泛濫的中國,“權”﹐“錢”﹐“學”三結合會達到多么肆無忌憚的程度,恐怕會超出任何一個人的想象。更多了不敢說,估計在“國家農業轉基因 生物安全委員會”的那些專家學者中,財產不在袁隆平之下的恐怕已大有人在。而袁隆平早在多年前就成為眾人皆知的億万富翁。
  其次,是為了掩蓋歷史。今天中國以轉基因產品取代傳統主糧,讓人想起了八十年代鄧小平委托美國為中國免費培養的那
50個農學博士。當時人們對此沒太注意,只是在今天美國轉基因种子播撒中國大地時,中國人才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可惜已經太晚了,那50個農學博士已經由當初的丑小鴨,變成了主管中國農業部門和農業生物研究領域的白天鵝。眼下如火如荼的轉基因產品大躍進運動,其中搖旗吶喊的骨干力量,就包括美國培養的那50個 農學博士。無論是大學還是科研單位,所有涉及轉基因領域的學者,凡是反對中國推行轉基因產品的,一律被排除在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之外。而沒有科研項目,就 沒有科研成果;沒有科研成果,就不能評定職稱;科研人員沒有職稱,就一輩子什么都不是。這种專政手段的陰狠歹毒,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种法西斯專政。采 用如此歹毒的法西斯手段對待那些獨立學者和愛國學者,究竟是由這些人的個人品質決定的,還是在美國接受專門訓練的結果,估計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
  第三,是避免讓社會知道他們的真實生活。一方面,是不想讓社會知道他們本人和家庭 絕不食用任何轉基因食品,這是他們大肆撈錢的目的之一。他們比一般人更清楚,轉基因食品是窮人的食品,是普通大眾的食品,只有天然食品才是精英的食品。他 們研究、宣傳和推廣轉基因產品,就如同農民种植有毒韭菜一樣,只是作為賺錢的工具,自己絕不食用一口。另一方面,是不想讓社會知道他們的親屬和財產是在國 內還是在國外。以便能夠像當初毀掉“運十”的國家民航總局局長沈圖那樣,提前做好全身而退的准備。沈圖就是在美國安排好家人后,毀掉大飛机前往美國与家人 團聚的,至今家人仍然在享受着夏威夷的美麗海灘和明媚陽光。如果當時有人怀疑大飛机下馬是一場陰謀,肯定會被罵做是极左觀念和冷戰思維。然而事實卻是,八 十年代一舉摧毀中國大型噴气式飛机,迫使中國至今仍然在購買美國飛机,早已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公開的經典案例。而美國中央情報局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并非 僅僅是因為收買了中國國家民航總局局長,而是利用了中國官權集團對文革的复仇心理。當時毀掉大型噴气式飛机的一個主要理由,就是說江青和張春橋一直在抓大 飛机的研制和生產,留着大飛机對批判“四人幫”不利;而后來故意放走沈圖的理由同樣是因為沈圖遭受過“四人幫”的迫害,對改革開放有功。
當初摧毀大飛机和今天种植轉基因主糧,所起到的作用完全相同,都是在為美國公司進入中國開辟道路。當初摧毀大飛机以后,美國波音公司占領了中國航空市場;現在种植轉基因主糧以后,美國孟三都等跨國公司將占領中國的農業市場。
  如此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天大事情,迄今為止竟無一人出面解釋。平常連一個城市自來水漲价几分錢都要召開听證會的當今政府,在讓
13億 中國老百姓改吃轉基因主糧這個天大問題上,在涉及到全國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健康以及子孫后代健康這個天大問題上,居然沒有任何一級政府,沒有任何一個政 府官員,出面向老百姓哪怕是簡單地打一個招呼。馬上就要該吃轉基因食品了,可是老百姓居然一點儿都不知道,最后還是從一個中國老百姓十分陌生的綠色和平組 織那里得知的。特別是平日里為屁大一點儿事就會鬧得沸反盈天的那些所謂自由媒体,那些天天叫喊自由民主的所謂民主人士,在這個真正需要每一個公民做主的天 大問題上,居然一平如水、鴉雀無聲,寂靜得連一聲民主的鳥叫都沒有  [摘自宏良:轉基因主糧——不知能否醒來的民族噩夢]
  
外資對中國農產品的戰略控制和布局基本完成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的政績,制訂了帶有“迷外”和“奴性”色彩的招商引資政策,或者,為了外資誘惑所給出 的短期利益,更因為骨子里對本土民營資本的輕視,將大量优質的農業項目“拱手”送給外資企業,甚至主動“找上門”求他們來控制。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 因,是我們的政府部門領導的意識里,沒有“渠道控制權”与“渠道价值”這些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概念,他們還停留在“生產時代”,以一种產品經濟的思維來進 行決策,因此,對外資悄然進入中國市場并戰略布局,以及全面建立“從源頭到超市及餐桌”的強大流通渠道体系,進而逐步逐步謀求對農產品的“定价權”。由于 沒有從根本上建立流通渠道權,更沒有“保衛”渠道的戰略思維,三十年中,中國已經失去了從鐵礦、稀土、石油等工業原材料的定价權,也失去了對衣服、玩具、 手机、家具等日用品的定价權,現在看來,中國市場上的最后一塊“自留地”——農產品流通,也正在全面淪陷。蒜,姜,豆,玉米,糖,豬等的價格大上大落﹐, 背後已經不是傳統的“生產供不應求”那樣的關系導致的价格波動,而是有越來越多的投机資本在操縱,是一种在某些人看來“莫名其妙”的大起大落。正如當前世 界并不缺石油,更不缺少黃金,其价格完全是人為操作的一樣。
當你回家炒一盤青椒肉絲的時候,你有注意到這盤菜的价格是由誰控制的嗎?一盤簡單的青椒肉絲,价格都已經被華爾街控制。
首先,炒菜用的油。
2000年的時候,美國孟山都公司從中國農科院的生物研究所贈送的大豆中,提煉出“多產基因”和“抗病毒基因”,生產出轉基因大豆。然后在全世界101個國家申請了64項專利,又把這個大豆賣回中國。當時,他們的大豆比國內便宜百分之十几,出油量卻多六分之一。
在全線擊退中國大豆后,美國農業部宣布,調低大豆產量。隨后,華爾街金融資本進入期貨交易市場,將大豆期貨价格拉高至4400元一吨。而中國的油脂公司在均价4300元一吨的時候,進口了800多万吨大豆。沒想到的是,華爾街很快狂拋大豆,价格一下子跌到2000元,導致中國70%的油脂公司宣布破產。歐美的四大糧商趁机進入中國,用低价收購了油脂公司。因此到今天,中國85%-90%的糧油都是外資控股的。像我們日常吃的金龍魚和魯花,全部是外資 的。
接下來看豬肉价。
2004年,華爾街資本高盛進入中國,首先參股了雨潤集團(為中國大型冷凍肉生產商)2006年又收購雙匯集團,2008年以3億美元价格收購了湖南、福建几十個養豬場。郎咸平表示,高盛是中國少數甚至是唯一一個控制了養豬產業上中下三游產業鏈的企業,所以成本最低。  
最后是青椒。
最新數据顯示,全中國50%蔬菜种子是孟山都公司控制的,所以青椒也難免。
不論是糧油、豬肉還是蔬菜,价格都是由華爾街及其同路人控制的。中國的水也受制于法國威立雅集團,導致威立雅集團逼迫中國政府漲价30% 蔬菜業被外資逐步控制
有人壟斷了蔬菜從田間到飯桌的某個環節,所以蔬菜的收購价极低,菜農絕望得要自殺, 可超市里的菜价卻仍然高得离譜。 (私募基金)黑石(集團)牽頭6億美元砸向壽光”﹐這是“中國蔬菜之鄉”。在壽光,“洋种子”占据了市場80%以上利潤,農膜被國外品牌搶占60%、國外農藥占領3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農業生產資料到流通領域無一例外受到國際資本強有力的滲透。原來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是2003年深圳農產品出資6000万元与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共同組建的,占地600畝,年成交蔬菜40億公斤,交易額56億元,深圳農產品持股54.41%4年利潤增長率達100%,僅2009年上半年,就以2155.83万元的淨利潤在該公司15家批發市場中排名第二。 耐人尋味的是,面對如此高額利潤的項目,深圳農產品作為農產品流通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為何選擇“全身而退”?“是被迫退出壽光的。”壽光蔬菜界一位資深人士透露,當地政府要求物流園3000畝整体規划,并作為母体上市,可能受資金實力限制,也可能涉及到政府的引資導向。去年10月,深圳農產品將其所持股權作价8653.95万元轉讓。 針對這一亞洲最大的綜合性農產品物流園前景規划,壽光物流園總經理欒元偉向媒体證實,以黑石集團牽頭的國際私募財團注資6億美元与旺益集團等共同組建了地 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旺益集團控股,其中以黑石為主的私募控股30%,當地政府約占16%的股份。新公司欲以壽光物流園等批發市場為依托上市,构建一個遍布全國的農產品批發物流网絡,海南、北京、四川等地都是接下來的目標。“現在還有私募想進來,但份額就那么多,不可能都進來。”吸引香港旺益集團投下20億元巨資的原因在于,整合蔬菜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可創新的盈利點,除收取租金外,還按照交易額收取1.6%-2.5%的佣金,每年約有2億元,同時開發汽修、酒店、公寓、制冰等配套項目。壽光物流園預計今年交易額可達100億元,今后將保持20%的年增長率,年淨利潤達8億元。 這個讓蔬菜收購商体驗到优點,卻又充滿不信任感的壽光物流園,便是公眾關注的外資的“杰作”。它進入壽光,是以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農產品”)撤退為前提的。
在壽光,農業儼然已成跨國公司眼中的金礦,無論种子、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還是流通市場,都受到國際資本強有力的滲透。据統計,壽光蔬菜大棚農膜被國外品牌占据了60%以上、國外農藥搶占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 外資為了控制蔬菜產業鏈,作足了工作。外資超市大舉進入中國,家樂福、沃爾碼在中國已 經具有了很強的定价能力。這是從終端上的控制。而從農田到超市,這一段蔬菜運輸所經過的中間商构成的一長串鏈條,也被外商控制。所以,外商才能具有定价 權,對菜農的蔬菜以极低价收購,再以极高的价格在超市進行出售。蔬菜作為基本民生商品,其實也是一种戰略資源。
由于ABCD四 大國際糧商的長驅直入,中國大量大豆原材料進口与加工業被外資控制,不但國家喪失了對大豆油的定价權,而且國內的豆農及中小加工企業在与外資的競爭中也基 本集体淪陷。黑石投資蔬菜產業鏈中最關鍵的批發交易環節,如果沒有适當的產業監控,一旦被外資控股,也存在很大的產業風險。
菜价与糧价一樣,也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業內擔心,隨着今后外資對我國農業產業的全面滲透,對國內農業產業的沖擊會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安全的威脅程度也將不斷加深。
20114月份北京蔬菜价格同比上漲兩成,山西出現菜比肉貴的情況,河北持續低溫推漲菜价,長沙出現居民“淘菜潮”,威海大蒜批發价格創歷史新高。 “壽光標准”做大了,也會出現壟斷問題。比如,商家每斤五毛錢收購的蔬菜,可能翻手就會賣到二元。因為沒有充分競爭,就可能導致价格居高不下。
外資控制生豬產業
目前我國每年的生豬存欄數就在5億頭左右,未來市場規模還會有所增加。中國豬肉生產量占世界的29%,而中國老百姓對豬肉的需求占整個肉類的65%, 外資對中國豬產業的關注由來已久。2005,高盛与几家PE參与到雨潤食品上市前的融資之中,其中高盛3000万美元、鼎暉2200万美元、PVP1800万美元。2006,高盛和鼎暉共同以20.1億元人民幣控股雙匯發展。高盛如今控制雙匯集團46%的股權,控制雙匯發展237%的股權,控制雨潤食品13%的股權。從產業鏈角度而言,這些控制行為帶給高盛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對肉制品渠道和肉制品品牌的掌控。這就為其涉足上游鋪好了基石。
  外資控制种業
2011210日,隆平高科宣布与Vilmorin Hong Kong Limited 簽署合資合同框架性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將共同投資2億人民幣設立合資公司,主營雜交玉米种子、小麥种子、油脂類作物种子的研究、生產和銷售,其中公司和 Vilmorin Hong Kong Limited 分別占其注冊資本比例為60%40%。這一消息亦引發“海外巨頭滲透中國玉米种業”的國內擔憂。而在种業市場上外資的身影到處可見, 2002年,美國种業巨頭杜邦先鋒与登海种業組建合資公司,時隔四年后,又与敦煌种業組建合資公司,共同從事先玉335的制种和銷售。此外,包括V H KSyngenta等在內的國際种業也紛紛亮相中國种業市場。不僅是种業,糧油、蔬菜、肉食品等領域的加工、物流以及銷售環節,外資几乎是全線滲透。還出現外資通過私募基金等公司控制農業企業的苗頭。
据報道,美國黑石投資集團牽頭的几家國際財團於2010年斥資6億美元,投資一家擬上市公司地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30%股權,該公司的核心資產是山東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地利控股將以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等批發市場為依托上市,并构建一個遍布全國的蔬菜及農產品批發物流网絡。
20世紀80年末,孟山都、先鋒等跨國种業巨頭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在中國注冊的外資(含合資)种子企業已經超過了70家。与此同時,國內种子市場价值也發展至500多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全球种業市場。
“現在國外大宗作物种子,基本上都是通過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在國內生產銷售。
(合作育种)只不過是品种從國外拿到中國直接進行篩選,篩選完了以后,品种一旦适合中國,就開始在中國生產,做到育、繁、推一体化。” 据業內人士介紹,先鋒公司下一步可能与遼宁東亞种業、川農高科种業合作,消除其在東 北、西南地區的競爭對手,完成在我國玉米种業科研、生產和市場營銷布局。法國的公司很早就介入中國甜菜种子市場,現在市面上都是洋种,本土現在基本上連甜 菜育种都不搞了;還有向日葵,也被國外种子完全壟斷。 90年代開始,外資逐步進入我國种業,對丰富我國農作物品种、引進先進理念和技術、推動我國農業整体水平提高發揮了積极作用。但經過一段“潛伏”之后,目前外資進入呈快速發展勢頭,我國种業面臨嚴峻挑戰。
前,外商投資設立的農作物种子企業共有35個,其中經營玉米种子的5個、蔬菜花卉种子26個。從近几年的發展趨勢看,呈現出四個特點:
一是投資重點由園藝作物向糧食作物拓展;
二是投資環節由生產經營向科研育种延伸;
三是投資形式由合資向并購發展;
四是投資布局由城市向主產區推進。
美國先鋒公司現已在我國玉米主產區建立了3家种子企業。其選育的“先玉335”玉米品种以脫水快、丰產性好和谷物收購价格好的优勢,僅用3年時間就迅速成為我國 第三大玉米品种,2009年种植面積達1900万畝。此外,孟山都、先鋒、先正達、利瑪格蘭和拜耳等外資企業与我國科研單位合作,通過交換品种資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多种形式,大量搜集、改良我國优异資源,試圖從源頭上控制我國种業。
外資控制食用油
目前,在金龍魚、胡姬花等一些知名品牌后面,都站着外資的黑影。其中,美國嘉吉集團旗下的丰益嘉里系獨占中國食用油一半的市場份額。內資企業已喪失殆盡,九三油脂作為為數不多的大型油類加工企業,一旦被外資收購,我國大豆市場將有90%受制于外資。
簡稱“ABCD”的四大跨國糧商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通常被稱為國際糧食市場的“幕后之手”。他們壟斷了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是包括大豆等大宗農作物的定价者。
据統計,近3年 間,嘉吉集團、邦吉集團、路易達孚、托福公司、來寶公司對中國十多家大豆壓榨企業進行了資產重組。邦吉集團先后控股或是收購了山東日照三維油脂、南京華農 油脂和天津正大公司;嘉吉集團先后收購了東莞華農油脂和陽江丰源公司;路易達孚則兼并了霸州華農油脂,并對張家港江海糧油工業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与中儲 糧合資在山東日照建立大豆壓榨厂。
但是,九三集團也頻繁傳出与美國ADM、嘉吉、邦吉等國際巨頭合作的消息。全控制全球原料市場
  据業內人士介紹,隸屬世界四大糧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團,已經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并購糧食加工企業,并在江蘇等省准備建立糧食收儲企業。這意味着跨國糧商已開始了他們在中國的糧食戰略布局。
“丰益嘉里系”的金龍魚獨占中國食用油一半的市場份額。國際糧商巨頭憑借資本和品牌等优勢,從原料供應、期貨貿易、生產加工到市場渠道等,對國內食用油基本實現全鏈條控制。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博導趙思明介紹,眼下,國人偏好食用的大豆油,其原料六成來自進口。在國外如美國,農業机械化使大豆生產成本較低,加上有政府補貼,其成本遠低于我國。
金龍魚是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价格風向標——其母公司新加坡益海嘉里已确定提价方案:漲价10%左右。作為食用油的龍頭企業,他們的漲价牽動了整個“油市”的神經,目前,國內其他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提价幅度為4%10%,部分大豆油甚至提价10%以上,各大城市的超市稱已接到調价通知,各地市民聞風而動,紛紛到超市購油。金龍魚所屬的益海嘉里糧油公司表示,漲价的原因是因為豆油的原料成本壓力太大,“原料价格持續上漲達27%,導致成本价格嚴重倒挂”。
大豆進口价格持續攀升被認為是此次食用油价格上漲的最大推手。自20107月份起,我國進口大豆均价已呈現三個月的連續上漲。作為小包裝食用油的原料油,散裝油的价格漲幅高達30%
除了食用油外,食糖、玉米、小麥、綠豆和大蒜等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漲,國內通脹預期強烈的大環境,或將進一步促使食用油价格走高。
國內大豆產量不足整個市場供應量的10%,大豆的供應主要來自國外,國產大豆小幅的增產對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基本不產生影響。所以盡管中國的大豆丰收,但食用油還是在這個季節逆市上漲。 2011年 年初的食用油价格集体漲价行為,主要是由于食用油市場實際上已經被經濟寡頭所控制,寡頭們具備了操縱市場的能力。經濟寡頭一旦結成利益同盟,在市場總需求 不變的情況下,他們可以通過控制商品供應量來擺布市場。任何一個市場,如果只管做大做強,到了最后市場上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同類企業,那么這些企業一旦達成 共識,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必然會抬高商品价格,牟取巨額利潤。國內食用油价格猛漲,中儲糧曾拋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場上卻波瀾不起。隨后的調查顯示,70%的食用油都進入了一家跨國糧商的倉庫。在跨國糧商的操控下,國家儲備在食用油領域的調控能力日顯蒼白。
外資搶灘農業,中國食品价格遭綁架   
1996年, 在國內糧食購銷市場放開以后,一些外資企業隨即瞄准了國內大米市場的巨大商机,紛紛大舉投資設點建厂,試圖占領和左右國內大米市場。高盛就從收購雙匯、雨 潤兩家肉類加工龍頭企業開始打入中國市場,而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胡姬花等小包裝食用油品种已經占据國內糧油市場半壁江山。然而,他們并沒有得到滿足, 在站穩腳跟后,迅速開始進軍中國的大米加工、儲備和銷售環節。
  2011年以來,在國際糧价高漲的情況下,雖然中國實行的糧食自給自足政策,阻斷了國際市場向國內的傳導通道,保持了國內糧食价格的穩定,但在穩定中也有不平靜。隨着WTO過渡期的結束,許多人對外資進入國內糧食加工流通領域的擔心愈加明顯。有專家提醒,在外資已掌控大豆產業的情況下,如果進一步取得大米、生豬等農產品加工、流通的控制權,會使中國農業生產宏觀調控和民生保障受到影響。
  其實,人們的擔心是有其依据的。中國大豆產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被外資控制就是一個例證。近年來,外資大規模進入國內大豆產業,目前已控制了
70%以上的壓榨能力。与此同時,這些外資還逐步壟斷了國內大豆的進口,使國外大豆源源不斷進入國內,進而將本土大豆逐漸排擠出產業的采購單。
  隨着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大豆大量傾銷到中國,造成國內大豆种植業更是遭受重創。几年來,黑龍江省大豆种植面積迅速萎縮。
2006年該省大豆种植面積為 5905万畝,比2005年減少了416万畝,而2008年种植面積已降至4700万畝,再減少600万畝左右。國內大豆產業對進口的強烈依賴,已經使國內大豆產區及大豆相關產業深陷困境,完全受制于人。
  當初搶灘中國農業領域時,宁虧也要進入的外資,享受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簽一送十”之類的招商引資政策。之后,許多外資在附着于合資、獨資的農產品產銷外的諸如糧食加工、儲備以及流通等環節享得到較大利利益。如近期國內食用油漲价10%以上,就是外國糧商將大豆到岸价從3500多元/吨漲至3900 /吨,加价部分通過食用油流通環節轉嫁到中國民眾身上,而外商卻從中獲得巨額利潤。
  事實證明,由于中國對農產品需求量大,外資一旦進入該領域,將會加大國內農產品市 場的波動,同時嚴重影響民生。因此,此次食用油漲价只不過是外資加大對國內農產品產銷控制力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是外資在全价值鏈商業模式運作下的正效應。 有分析認為,食用油漲价只是一個開始,在此之后,國內農產品市場將可能出現一系列的价格波動。
  從表面上看,保障民生僅僅是國內經濟安全的一個小的部分,但現實是,外資已經通過數量方面的逐漸增加,開始在國內農產品加工、流通領域攻城掠地,從而嚴重威脅着民生。因此,我們有必要在WTO規則的框架內建立和強化嚴格的外資准入制度,特別是要控制外資在中國的糧油加工和儲備、流通環節并購或合資的速度和規模,以免中國民生遭到外資的綁架。
四家公司控制全球糧食產銷
  在2003年以前,小包裝食用油在市場推廣后,在中國形成了一個規模達200多億元的食用油市場,全國各地分布了上百家壓榨企業。同時,這個市場以每 20%~25%的速度快速發展。然而好景不長,2003年全行業全年實現利潤21.89億元的食用油行業,突然在2004年進入冰封期。而標志事件正是 讓國內大豆壓榨企業記憶猶新的“2004年大豆危机”。
  2004年, 美國農業部率先調低大豆產量,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价格連續上漲,漲幅近一倍。与此同時,不少大豆加工企業集中采購美國大豆。后來,美國農業部又調高 產量數据,國際基金緊跟着反手做空,大豆价格突然直線下降。于是,巨大的价格落差一下子將眾多中小企業逼向絕境。一般情況下,大豆壓榨企業的金大約有95%將用于原材料的采購。因此,大豆价格至為關鍵。在“2004年大豆危机”之后,國內壓榨企業損失慘重,有近70%的企業停產,大量企 業倒閉。
  而此時在全世界控制着糧食生產運銷的有四家公司,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在國際上叫做ABCD。第一家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所以叫做A ;第二家邦吉(Bunge)是B開頭的,叫做B;第三家嘉吉(Cargill),C開頭的,以叫C;第四家,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D。所以四大糧商的名字合在一起就叫做ABCD。它們趁机低价收購中國破產的壓榨企業,參股多家大豆壓榨企業。世界四大糧商進場收購了我國70%以上的停工企業,從此中國的大豆市場受制于四大糧商,先看A,与新加坡丰益集團共同投資組建了益海嘉里集團,這個益海嘉里非常重要,有很多跟益海有關的故事,就是A公司創造出來的。金龍魚就屬于A,它在國內控股的工厂和貿易公司已經高達38家,還參股了魯花等國內著名的糧油加工企業,工厂遍布全國,堪稱全國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它是屬于A的,四大糧商之一A 再來看B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大豆和油籽供應商,目前該集團在中國已經運營三個大豆加工工厂,并且正在廣州興建另外一家工厂,這是B干的事。 C在中國20個省市投資了34家獨資以及合資企業,在華投資項目包括飼料、蛋白、植物油,動物飼料和化肥等等。這是它做的事。 第四家D,從中國出口玉米的業務持續增長,在美國的棉花公司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商。2003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了16億美元。
經過這輪洗牌之后,逐步形成了四大糧商控股或參股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你們現在買的各种食用油,包括魯花、金龍魚都是外資的。我們中國糧油85%都是外資。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在2004年的時候,已經敗于美國政府和華爾街聯合發動的一場大豆金融戰。失敗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連每天食用的油都要看華爾街的臉色行事。你能不能想象連吃的油都要受人家控制,煎個荷包蛋都不容易,這年頭,日子怎么過?
  你以為它們收購金龍魚就是為了賺你買金龍魚的錢嗎?你以為這么簡單嗎?大豆价格提高了,金龍魚油价提高了,然后賺你5%10%的利潤,就這么簡單嗎?我告訴你,你太小看它了。各位知不知道跟美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炒家關系密切的ABCD在做什么?它們在做全球產業鏈的整合。 請 各位想一想,目前我們在終端零售方面打壓价格,不准漲价;收購農民的產品又要求高价收購,這种倒挂現象你讓糧商怎么扛得起呢?收購時要高价收購,賣的時候 要低价賣,這就必然虧損。虧損怎么辦呢?結果部分糧倉經營困難,負債沉重。這個時候,對于實力雄厚的外資四大糧商拋來的繡球,不少基層糧倉認為那是解困良 方,于是被大量收購,這就是結果。
  具体有多少糧倉被收購?不知道。不知道就是定時 炸彈。。我們的糧倉都被收購了,養豬的產業鏈都被收購了。那我請問,我們還有什么?還有雞鴨沒有被收購。如果連我都能想到雞鴨還沒有被收購,那應該已經被 收購了,只是我們還不知道。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等到反應過來就來不及了。
控制中國的糧食 全球四大糧商瞄准中國市場或控制肥料抬糧食 2011年開始,中國關于外資企業進入糧食流通領域的WTO過渡期已結束,跨國公司開始進軍中國糧食流通領域。
四大糧商瞄准中國市場
一家隸屬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企業,已經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并購糧食加工企業,并在江蘇等省准備建立糧食收儲企業。這意味着跨國糧商已在實施他們的中國糧食戰略布局。 有專家擔心:“在跨國企業已掌控我國植物油定价權的情況下,如果進一步取得糧食流通的控制權,會使我國失去糧价定价權,給我國糧食宏觀調控和糧食安全造成被動。” 在國際糧价高漲的情況下,中國阻斷了國際市場向國內的傳導通道,保持了國內糧食价格的穩定。 但有關專家提醒:“我國糧食生產對外依存度雖然較低,但我國化肥生產中硫磺与鉀肥高度對外依賴,國外有可能通過提高肥料成本,抬高我國糧食价格。”
控制關鍵的糧食加工環節
一家跨國企業,通過几年的發展,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居壟斷地位,占中國市場份額的60%70%
“他們掌握了中國植物油銷售的終端渠道,然后他們再建立或收購面粉厂、大米加工厂,用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這就給我國糧食流通帶來极大風險。”中國儲備糧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對本刊記者說。
包克辛說,目前,世界四大糧商都來找中儲糧談。他們一方面建立糧食加工流通企業,一方面開始尋找糧源。中儲糧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儲備企業,是他們合作的首選對象。
据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廷名介紹,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通常被稱為國際糧食市場的“幕后之手”,它們壟斷了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是包括大豆等大宗農作物的定价者。
近些年,跨國糧商通過掌控世界大豆价格,造成中國油脂加工企業虧損,然后展開大規模并購。目前,中國80%大豆壓榨能力為跨國糧食企業控制,國內企業失去了話語權。
“在本輪全球糧食漲价潮中,掌握大豆控制權的跨國企業獲得巨額利潤。”宋廷名說,“跨國糧商的操控也是國內植物油价格暴漲后,國家很難調控的重要原因,應避免在糧食問題上重蹈覆轍。”
黑龍江九三油脂公司總經理田仁禮說,糧食安全的關鍵在加工流通領域,“跨國公司想用低价糧食沖擊生產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掌握了糧食加工流通,就掌握了糧食制成品的定价權,這會影響到我國糧食市場的調控。”
糧食市場調控之憂 受訪專家分析,目前,跨國公司掌控中國糧食加工流通的意圖已經顯露。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喬林選認為,跨國糧商不僅有強大的資金优勢,而且通過食用油已建立起營銷网絡,并樹立了一系列品牌。他們利用這些优勢,与中國糧食加工企業競爭,會有很強的殺傷力。 包克辛說,跨國公司的發展十分迅速,如果不采取措施,3年后局面可能就沒法控制。他們會成為中國糧食加工銷售的龍頭。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缺乏這种警惕性,在招商引資 中,普遍存在外資优于內資的思想。有的地方政府极易被他們利用,給他們提供各种便利條件,讓他們建立或并購糧食加工企業。”包克辛說,“即使跨國糧商不与 中儲糧合作,他們也能找到糧源。現在的地方糧食企業大都經過改制,很多變成了個人承包,很容易被他們收購,或者充當他們獲取糧源的工具。”
“現在國內沒有真正的大企業能与之抗衡。”包克辛說,目前,中儲糧作為全國最大的糧源控制企業,具有較強的實力,卻沒有糧食加工業務。中糧集團有加工業務,卻不能掌控糧源,銷售网絡也不夠。華糧集團雖然在全國屬于比較大的企業,但實力与跨國公司不能相提并論。
多位專家建議,應對跨國糧商的對策應從兩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其進入糧食加工流通領域的門檻,嚴格小麥、大米等口糧加工產業的外商准入制度,控制外資進入的速度和規模。同時,應由國家協調,盡快實現央企与央企聯合,中央与地方聯手,建立糧食加工流通的國家隊和大型企業集團。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糧食市場調控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只有儲備,沒有加工品和銷售的控制,這樣就會給調控帶來風險。”
去年“十一”前,中儲糧拋售
20万吨食用油儲備,市場一點水花都沒有,調查發現它們遭到一家跨國企業的大肆收購。“他們買了后存起來也不投放市場,使國家調控失靈。”包克辛說。
化肥价格暴漲擠垮中國農業
中國是化肥消費大國,糧食生產又是化肥高消耗產業。目前除氮肥外,中國的磷肥与鉀肥原料都存在嚴重的對外依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 2010年以來,國內鉀肥价格一路猛漲。有關專家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國際鉀肥生產巨頭掌握了定价話語權,不斷抬高价格。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等專家指出,我國每年消費鉀肥實物量達
1100多万吨,但鉀鹽資源探明儲量只占全球的0.45%。目前鉀肥進口依存度達到70%左右,造成鉀肥价格控制非常被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据山東省農資協會會長袁敦華介紹,复合肥目前占中國農用化肥一半以上的份額,复合肥中鉀肥成本最高。現在,因為國外企業控制鉀肥价格,每吨達
2350元還提不到貨,不少國內复合肥生產企業的壓力不堪承受。
國際鉀肥資源和鉀肥供應集中于俄羅斯、加拿大和以色列,國際鉀肥生產巨頭正在通過限產提高售价。由于鉀肥資源匱乏,國內鉀肥企業的產量只占總需求的
30%。自2005年以來,國內鉀肥進口不斷增加,去年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960万吨。
作為生產磷肥主要原料之一的硫磺,去年以來也出現价格暴漲。中國硫磺產能不足,對外依存度同樣高達70%
目前國際市場硫磺供應緊張,加拿大、俄羅斯、中東國家今年對中國硫磺供應都將減少。
据山東聯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張德煥介紹,磷肥生產所需要的硫磺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价格几乎漲了10倍,而硫磺占磷肥成本的1/2,由此大幅度增加了磷肥的成本。
總結
在世界糧食价格暴漲的情況下,中國糧食市場十分平 穩,就因為糧食市場還控制在我們自己手中,這是中國經濟安全和百姓生活安危的最后一個堡壘。可惜,當大家看到這些文章的時候,糧食這個最后堡壘馬上就要如 同制造業、采礦業、大型商業、金融業那樣被攻破了。當看到中美第四次戰略對話的重點已轉移到環保和能源領域時,我們就知道美國原有的戰略目標已經全部實現 了。美國政府和美國金融寡頭在對華戰略上分工十分明确:美國金融寡頭主攻中國的制造業、采礦業、大型商業等領域;美國政府主攻中國的金融、電訊和農業等要 害部門。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用“控股方式”擴大控制中國的金融業,僅去年一年就從中國銀行業獲取了上万億財富;用“控人方式”在逐步控制中國電訊業,僅 美國朗訊公司一家就賄賂了包括中國信息產業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网通在內的上千名政府官員和國有公司高管,据說僅3G項目外資就可以賺取數千億利潤。今年開始對中國糧食發起全面進攻。中國大豆的悲劇將會在整個糧食市場上大規模重演。
記得2001年加入WTO的 那几天,手捧美國大使館散發的中美協議要點(因中國方面保密,和這次一樣只能看到美國方面公布的內容),翻來覆去看了半天也不明白,為什么協議中規定中國 國有企業要退出大豆貿易?本來兩個大國之間的入世協議內容都是很宏觀的問題,為什么要從數千万商品中單單把一個大豆開列進來?直到去年豆油為首的植物油价 格一聲炮響,帶領食品价格火箭般竄升時,我們才明白把大豆列為入世協議的戰略試探作用,才知道我們完全被那位年輕漂亮的美國女人巴爾舍夫斯基給耍了,但是 已經晚了,西方國家已沿着3條道路殺向中國糧食市場。
一是通過掌控中國食品工業反過來控制中國糧食生產,如同當初大豆領域發生的情況完全一 樣。由于主導中國改革的經濟學主流大都是美國鸚鵡,他們已經把中國糧食加工行業私有化為無數中小企業,為外資掃蕩中國食品工業創造了兼并條件。二是通過勾 結中國買辦集團,拉高化肥价格,一方面掠奪農業利潤,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擠垮中國糧食生產,為進口糧食開辟市場條件。据中國農業問題專家李昌平計算,去年 以來,在糧食收購价格上漲不過5%的情況下,化肥价格上漲超過 120%,漲幅是糧价漲幅的20多 倍!國際壟斷資本勾結國內買辦如此拉高化肥价格,既掠奪了農民絕大部分收入,又為今后食品价格暴漲創造了條件。三是用糧食加工企業的低价收購和進口化肥的 高价銷售,把農民逼入种糧破產的絕境,然后迫使農民交出土地,用股份合作制的方法實行土地兼并,把中國農業完全控制在外資手中。到那時,糧食价格就如同這 些年豆油价格一樣,完全被少數外資所控制,想怎么漲就怎么漲,按照中國老百姓的极限收入來定价,以掏空老百姓的口袋為目標,中國老百姓的災難日子也就降臨 了。
并且,控制了中國糧食和銀行的外資,完全可以用銀行破產和糧食減產作為武器,把中國政府變成自己的私人保安,即便是再厲害的民族主義力量上台,也只能對外資俯首貼耳。
20068月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過一篇文章的大字標題就是:“中國大豆被外資壟斷,造福美國農民”,如果說,中國大豆被外資壟斷僅僅是造福美國農民、貽害中國農民 的話,那么整個中國糧食市場被外資控制后,那將造福的是整個西方世界、貽害的將是全体中國人民。當初蘇聯那么一個龐然大物都被美國用小小的糧食武器打垮 了,那還僅僅是通過蘇聯社會之外的世界糧食价格變化的間接打擊,而對中國這种從里到外的糧食控制,將會完全掐住13億中國人民的脖子。
災難還遠遠不止于此。更大的災難將有可能是基因污染 和基因危害。目前中國進口的糧食絕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產品。轉基因產品就是把兩种不同物种的基因嫁接在一起,造出一种不倫不類的新的物种。外資能改變其它生 物的基因,也就能改變人的基因,由此而實現基因控制,制造基因武器和發動基因戰爭。這個東西最終危害會有多大,誰都不知道,只是世界各國都在紛紛限制。在 中國銷售轉基因食品的兩家日本跨國公司,格力高集團和麥德龍集團就向日本民眾保證,絕不在日本國內銷售轉基因食品。目前中國食品市場上外來的轉基因食品越 來越多,許多著名植物油品牌都是轉基因產品,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警告說,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 因生物的試驗場”。 在目前中國處處造假、產品管理完全失控的情況下,在目前中國賄賂一個官員就能通行無阻的情況下,各种數不胜數的轉基因生物紛紛涌入中國這個“轉基因生物試驗場”,一旦形成基因污染,各种變异植物、變异生物不斷出現,那將是何等恐怖的一個 畫面!一個“非典”的原因到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到時候,恐怕各种莫名其妙的 瘟疫會接踵而來,太可怕了,我已經不敢再想下去了! 舉目四顧,中國的關系到國計民生的28個產業里,已有21個被外資全面掌控。糧食產品關系到中國人的身家性命安全,如今已經大部分全面淪陷。形勢之危急令人憂心如焚。
掌控了中國的糧食農產品,美帝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中國的通貨膨脹,將CPI指數推到令人恐怖的高度。在CPI指數里,豬肉占比很重。所以,對豬肉价格的操縱,得到了外資的极大重視。最近豬肉价格開始暴漲,推高CPI,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這就是外資用推高CPI指數來配合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央行加息提准備金,將中國所有的中小企業置于絕境。他們將在外資的高利貸下苟延殘喘,最終將會被外資控制。大量工人失業,埋下了社會動亂的种子。將民眾逼上街頭鬧動亂,是外資与內奸演這一出雙簧的目的。

No comments: